文章出處>>「掉髮真的不是小事!頭皮拉髮密雷射救了我」
我是 Lulu,平常分享美妝、飲食與生活記錄。這一年工作壓力與熬夜堆疊,洗頭、梳頭掉髮量直線上升,鏡頭下的白亮髮縫讓我超沒自信。嘗試過各種養髮洗髮精、頭皮精華,頂多讓頭皮更清爽,但髮量視覺沒改善。
我才徹底意識到:生髮以前,必須先把「掉髮」止住。於是選擇到 愛爾麗診所 做 拉髮密雷射。
拉髮密雷射專業檢測 × 醫師問診:先找出掉髮原因
報到後先填寫作息與掉髮問卷,接著做 頭皮鏡檢:放大看毛囊密度、出油與角質堵塞情況。螢幕畫面很直觀,髮根變細、密度不足一目了然。
醫師依檢測與觸診評估我的狀況屬於 女性雄性禿 III 級(髮縫擴張、頭頂密度下降),建議先以 拉髮密雷射穩定頭皮循環與毛囊環境,再視情況搭配口服/外用與營養管理,循序漸進。
大門
櫃台可以諮詢跟衛教
預約後到現場請先到報到櫃台機輸入你的電話號碼
報到完畢先到沙發區休息一下
進入診間,會有問卷需要填寫一下,因為醫生會想更了解我的生活作息
看了這張表,我發現我是女性雄性禿,第三級
醫生開始問診,了解我的頭髮禿頭原因
開始進行,會將儀器推進來
💡 為什麼選擇「頭皮 拉髮密雷射 」?
坊間很多生髮產品、養護療程,但效果有限。醫師推薦我嘗試 頭皮 拉髮密雷射 :
利用 拉髮密雷射 刺激頭皮,幫助 活化毛囊
改善頭皮血液循環,讓養分能真正送到髮根
屬於非侵入式療程,安全又不需恢復期
在治療過程中,我只感受到輕微的溫熱感,不會疼痛,過程其實蠻放鬆的。
為什麼選擇「拉髮密雷射」?
- 原理:以特定波長 溫和作用於頭皮表層,促進微循環、減少皮脂堆積,優化毛囊生長環境。
- 體感:多為 微溫、輕刺,舒適度高;屬於非侵入式、無明顯恢復期。
- 定位:是 「基底調理」,先把頭皮狀態拉回穩定,再讓外用/口服養髮計畫發揮。
重點:若毛囊已迷你化到不可逆,需由醫師評估整合式方案。雷射不是魔法棒,但能把止跌與穩定往前推一大步。
拉髮密雷射施作流程與現場感受
- 療程確認:護理師再與我核對今日計畫。
- 進行施作:醫師以儀器在頭皮逐點施打;護理師分線協助,路徑更精準。
- 過程體感:微熱+偶爾小刺,整體放鬆且可接受;醫師會不斷詢問感受調整能量。
- 時間:單次約 30 分鐘。
- 衛教:當天不洗頭;隔天先用 溫和清潔,避免去角質/強去油;戶外建議 帽子防曬。
拉髮密雷射多次療程後,我的真實變化
- 初期(1–2 週):洗髮掉落量下降,止跌感最有感;頭皮出油與悶脹感改善。
- 中期(3–6 週):蓬鬆度提升,髮絲較不扁塌,養髮液吸收體感更順。
- 持續:髮縫視覺較不明顯,髮際線出現零星小細毛。雖不是立刻「爆量長髮」,但焦慮感下降、心情穩很多。
誠實說明:效果與頻次、作息、營養、荷爾蒙等密切相關;我的關鍵是規律回診+乖乖做衛教。
拉髮密雷射術後照護與養髮懶人包
- 清潔:溫和洗髮精,避免強去油與去角質;指腹輕揉、別用指甲抓。
- 頭皮保濕:頭皮也需要補水,乾癢會破壞屏障。
- 防曬:出門戴帽,減少紫外線刺激。
- 營養:優先補蛋白質、鐵、鋅、維生素D與生物素;日常飲食均衡。
- 作息:盡量 12 點前入睡;壓力管理=掉髮管理。
- 合併治療:依醫師評估搭配外用/口服、低能量雷射梳等。
拉髮密雷射常見問答(FAQ)
Q1 會痛嗎?
多為微溫與輕刺,敏感區略有感;醫師可調整能量,整體舒適度高。
Q2 多久做一次?
依個別情況規劃(常見為每週或雙週一次起步),穩定後拉長間隔。
Q3 何時看得到變化?
多數人先感到「止跌、出油改善、蓬鬆度上升」,視覺髮量與髮縫變化需多次+居家養護累積。
Q4 可以只靠雷射嗎?
不建議。拉髮密雷射是「基底打底」,搭配生活、營養與醫囑,才能把成果拉高、維持更久。
掉髮不是只有愛美問題,它會直接影響自信與心理狀態。拉髮密雷射對我最大的幫助,是把頭皮環境穩下來、讓掉髮減緩,接著才有空間安排長期養髮計畫。
如果你也在掉髮焦慮裡打轉,及早評估、把握黃金期,真的差很多。
